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万亿美元发表时间:2023-11-17 10:51 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黄婷刘瑞朝文图 不如人,理解人,成为人,超越人……套用今年的网络流行语,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力量的人工智能,未来将成为“减少人”“超越人”“辅助人”“理解人”的存在。 昨日,2023数字经济峰会上,华为带来了《加速行业智能化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《白皮书》)。根据分析预测,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美元,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万亿美元,目前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。 【现场】 私域大模型等你问话 “这是一个提问比答案重要的时代,请大家一起用问题训练我。向我提问,和我交流,一起迈向智能时代。” 在2023数字经济峰会会场外,新华三集团展区的百业灵犀AI助手(如图),吸引了不少嘉宾的关注。他们站在麦克风前,提问有关数字化的问题,对面屏幕上的虚拟人则有条不紊地给出答案。 新华三集团河南分公司副总经理侯文光告诉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,这次带到会场的模型,为了演示的需要,通过无线网连接到公司的人工智能助手,同时借助通用的知识能力,来回答现场嘉宾的提问。 百业灵犀AI助手是今年6月份对外发布的。和今年爆火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ChatGPT以及国内类似的处理模型不同,百业灵犀AI助手是私域大模型,以“行业专注、区域专属、数据专有、价值专享”为理念,给垂直行业和专属地域的客户,提供安全、独享、生长的智能化服务。 国内的一些关键领域、关键行业,比如金融机构、大型企业等,都需要自主可控的私域大模型。百业灵犀AI助手通过构建AI+代码编程、AI+知识搜索、AI+精密制造、AI+指挥调度、AI+事件办理、AI+综合分析等应用场景,助力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电力、运营商等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。 “目前,百业灵犀AI助手还处于百行百业的推广期。”侯文光说,在地方政府推广得比较多,有些案例在陕西、湖北、河南落地应用,由于处于测试阶段,暂时没有公开发布相应的成果。 【观点】 AI已成新质生产力核心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的热词。有别于传统生产力,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、技术含量高,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,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,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。 在2023数字经济峰会上,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竑弢在作主题演讲时明确提出,AI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。 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、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在为《白皮书》作序时指出,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为面向未来、开拓创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。 第一代、第二代AI只是从一个侧面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,存在各自的局限性,很难触及人类真正的智能。第三代人工智能,则是对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的融合,利用知识、数据、算法和算力四个要素,构建了新的可解释和鲁棒的AI理论与方法,发展安全、可信、可靠和可扩展的AI技术。 “算力、数据、算法已经构成了目前实现人工智能的三要素,并且缺一不可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指出,人工智能算力是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国新基建和“东数西算”工程的核心任务抓手。 根据预计,到2025年,中国的AI算力总量将超过1800EFlops,占总算力的比重将超过85%,2030年全球AI算力将增长500倍。 “第三代人工智能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,是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新灯塔和新航道。”张钹指出,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第三代人工智能,通过文本的语义向量表示和转换器的多头注意机制,能够对文本的语义即文本中所包含的知识进行自监督学习,从而在聊天(对话或自然语言处理)上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一步,这是人工智能的重大突破,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,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,深刻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。 【发展】 河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5位 《白皮书》指出,人工智能正从感知理解走向认知智能,带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无缝融合。根据预测,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美元,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万亿美元,目前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。人工智能有望颠覆制造、电力、能源、交通运输等关键产业,撬动难以限量的经济价值。 我省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中。《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(2023)》指出,我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,郑州、洛阳、鹤壁等省辖市谋划建设了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园,引进海康威视、科大讯飞、北京释码大华等行业龙头企业,培育壮大汉威电子、航天金穗等本土企业,设立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研究机构。 在自动驾驶、智能传感器、图像识别与机器视觉、语音识别、消防(巡检)机器人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国内一流的关键技术,打造了一批特色优势产品,在智能制造、智慧交通、智慧教育、智慧物流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典型场景。 全省人工智能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。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,河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为53.4,居全国第15位。 【建议】 应完善人工智能生态链 “质疑×,理解×,成为×,超越×。”这是今年的网络流行语之一。《白皮书》指出,基于AI前沿技术研究方向和行业智能化应用实践经验进行总结,可将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应用分为“减少人”“超越人”“辅助人”“理解人”和“不如人”五种模式。 “减少人”主要适用于站点现场作业、财政票据识别、客户服务等应用场景。“超越人”可适用于电力能源调度、港口物流调度和油气管道入侵检测等场景。“辅助人”主要包括财经风险识别、风控内审和长途辅助驾驶等行业应用。“理解人”利用联邦学习、知识图谱等技术,适用于推荐摸索、智能助手、情感对话等场景。“不如人”,则是因为AI算法只能“高仿”,不能创造并超越真正的艺术大师。 当前主要是“辅助人”的模式,少部分重复性工作可以减少人,个别系统复杂有相对清晰优化目标的场景可以超越人。未来随着大模型等AI技术的快速发展,AI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,越来越多的工作将会被AI取代,意味着辅助人、减少人、超越人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,而不如人的比例将会逐渐降低。 |